新疆作為我國最大的商品棉和特色林果基地,農業用水占比長期超過 90%,但傳統大水漫灌模式導致水資源利用率不足 50%,干旱與鹽堿化成為制約產業升級的雙重瓶頸。以昌吉州某萬畝農場為例,其核心種植區年均降水量不足 200 毫米,蒸發量卻高達 2500 毫米,傳統灌溉方式下每畝年用水量達 600 立方米,且土壤次生鹽漬化面積逐年擴大。
該農場構建的智慧灌溉系統以 "空天地" 一體化感知網絡為基礎:部署 128 個土壤墑情監測節點(含 EC-5 型土壤濕度傳感器),實現 0-100cm 土層水分動態監測;集成 8 套多光譜無人機巡檢系統,每 7 天生成作物長勢熱力圖;配套智能氣象站實時采集風速、日照等 11 項環境參數。數據通過FIFISIM物聯的 4G/5G 網關經物聯網卡傳輸至云端平臺,結合新疆農科院研發的作物需水模型,實現灌溉方案的動態優化。
系統創新采用 "三級決策" 機制:邊緣層(田間網關)實時處理傳感器數據,實現 ±5% 的灌溉量微調;平臺層通過機器學習分析歷史數據,建立包含 2000 + 參數的作物生長模型;應用層支持遠程 APP 控制,管理員可在手機端完成灌區分組、閾值設定等操作。這種架構使系統響應速度提升至 300ms 以內,較傳統 PLC 控制系統快 5 倍。
該項目的成功驗證了 4G/5G 物聯網在農業場景的可行性,但需注意三大實施要點:
當前,該系統已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推廣至 37 個團場,累計節水超 1.2 億立方米。隨著 4G/5G物聯網技術的應用,未來每畝設備成本有望再降 40%,推動智慧灌溉從示范工程向普惠工程跨越。